前10月,全省出口农产品75.3亿元,同比增长63.0% 国贸基地发力 “川字号”农产品加速“走出去”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推进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6个国家级、10个省级国贸基地的农产品出口均持续增长。

在国贸基地的强力带动下,全省“川字号”农产品“走出去”态势良好。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前10月,全省出口农产品75.3亿元,同比增长63.0%。

11月11日,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中国·四川华义茶业乌兹别克斯坦仓库揭牌成立。这是夹江茶企在中亚出口贸易上建立的首个茶叶海外仓,也是夹江茶拓展海外市场的新基地。

“建立海外仓,可使公司茶产品订单发货时间缩短30天以上,节约成本、稳定市场。”四川华义茶业董事长方义开说,其背后是夹江县出口茶国贸基地的强力支撑。推动茶叶走出去,夹江县对标欧盟标准建设出口茶备案基地,目前全县出口茶备案基地达到15万亩。“今年全市茶叶出口量达3.8万吨、出口额约11.3亿元,相较去年分别增长8.6%和2.7%。”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一批国家级、省级国贸基地强势带动下,全省农产品出口呈现良好态势。”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温江借助“买全球、卖全球”的花木供给网络,去年花木国贸基地出口1042万美元;天全县去年鱼子酱和加工水产品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大竹县醪糟产业国贸基地近三年带动出口醪糟系列产品4000多吨,出口总额达670万美元;攀枝花市仁和区晚熟芒果已出口俄罗斯、新加坡、越南等10余个国家,近三年累计出口增长率在100%以上,累计出口额5000余万美元;去年以来,3785吨、货值1073万美元的川茶通过中亚专列出口乌兹别克斯坦。

日前,农业农村厅联合商务厅、成都海关评定了首批10家省级国贸基地。今年,我省还将23家国贸基地列入省级国贸基地创建名单,年内将再评定一批省级国贸基地。

“获评省级国贸基地后,将实打实地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已获评的国家级、省级国贸基地还是正在创建的国贸基地,其组织保障将更加有力。

“推动更多‘川字号’农产品‘走出去’,培育多元化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表示,我省将分阶段逐步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生产标准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国贸基地。力争到2025年,所认定基地的每类产品年出口额占全省该类产品年出口总额的30%以上。(王培哲 记者 王代强)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发布 四川IPTV用户数全国第一

12月1日,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分论坛——新型显示+超高清主题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首次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白皮书预计,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超高清是显示产业继数字化、高清化后的新一轮重大技术变革。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4K电视出货量达2729万台,渗透率达71.1%;截至今年8月,我国千兆宽带用户数达7055万户,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93.8%。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高清超高清制作比例分别达到62.3%、55.7%和59.4%,拉动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达到11488.81亿元,同比增长24.68%。

白皮书特别提到,四川已成为全国超高清视频产业链最全的省份之一,超高清视频摄录编设备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国内领先,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用户数全国第一,超高清视频终端产品种类齐全,是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之一,超高清视频产业已发展成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当天的论坛上,四川省“百城千屏”联播网正式开启。“百城千屏”活动是由工信部等六部委于2021年10月共同发起的超高清视频落地推广活动,现在这一活动已走过模式探索、技术系统完善阶段,开始运营推广。

论坛还发布了“百城千屏”第二批名录,其中包括成都春熙路、交子大道、光华大道等地的大屏和绵阳、内江、宜宾、泸州、甘孜、阿坝的多块高清大屏。(记者 张彧希)

2022国有企业雅安行 签约36个项目 总投资943亿元

11月16日,“2022国有企业雅安行”活动举行,众多中央、省属国有企业代表齐聚雅安,携手合作,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943亿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金融服务、环境治理、灾后重建等领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琳、副省长田庆盈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还发布了一批发展前景好、成熟度高、投资可行性强的优质项目——共136个,投资总额2173亿元。其中,聚焦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重建、生态修复、产业恢复提升等方面,推出王岗坪4A级景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天全喇叭河4A级景区提升等重建项目26个,总投资65亿元;聚焦数字经济、先进材料、绿色有机农业、文旅产业、现代物流等方面,推出雅安大数据产业园第二数据中心、锂电池隔膜材料生产等产业项目82个,总投资1851亿元;聚焦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推出雅安枢纽站站城一体化、雨城区胜利路片区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20个,总投资206亿元;聚焦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推出石棉尾矿综合利用开发、芦山县飞仙湖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51亿元。(记者 薛维睿)

2022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举行 20个锂电产业项目落地遂宁

11月9日,以“‘锂’想生活,低碳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国际交流会举行。会议期间,遂宁共签订锂电产业项目20个、签约金额678亿元。副省长罗强出席并致辞。

现场,两支锂电产业专项基金签约成立。基金将围绕以锂电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进行初创投资、成长投资和扩张投资。此外,中国-巴基斯坦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战略性矿产资源有序利用、高值化利用、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科技联合攻关、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战略合作。

借助大会平台,《全球锂电产业供需白皮书》《中国锂电(遂宁)指数》和遂宁人才新政发布。此次推出的遂宁人才新政,人才认定范围更宽、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待遇补助标准更高,对锂电及新材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人才投入真金白银。

稳投资再加码,四川出台“招商十条” 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

稳投资再加码,四川出台“招商十条”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相关图片」

10月17日,遂宁经开区蜂巢能源遂宁基地项目正加快建设。刘昌松 摄(视觉四川)

稳投资再加码,四川出台“招商十条”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相关图片」

10月10日,在位于眉山的卓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赶制出口订单。潘建勇 摄(视觉四川)

 

行动目标

力争第四季度10亿元以上项目新落地60个以上、新开工55个以上、新投产20个以上

确保全年实现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700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保持中西部领先

 

十条举措

锚定龙头坐标,开展“三类500强”

敲门行动紧盯重点产业,突出精准靶向招引

聚焦重点区域,开展嵌入式驻点招商

坚持“双轮驱动”,强化外资招引和专项服务

密织资源网络,实施以商招商“百千”行动

安全实效至上,精心办好五大主题活动

厚植品牌优势,举办“投资四川”系列专场

强化落地为本,打响项目推进大会战

用心纾困解难,开展“进千企”活动

防范招商风险,提升项目招引质效

 

10月12日,四川“招商十条”正式出台,省市县(区)三级快速行动,密集拜访重点企业、开展重大活动、签约重大项目,打响了投资四川攻坚行动。

 

A 举措

推出行动指南覆盖面广发力精准

10月13日,在蓉举行的2022年省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用一组数据概括四川来之不易的招商引资成果:1—6月,全省实现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4466.6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新增投资2368.9亿元,占全省上半年新增投资总额的53.0%;1—8月,全省共签约省外正式合作项目1000余个;1—8月,实现外商直接投资(FDI)2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6.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65个百分点。“在宏观形势复杂严峻,三季度我省先后遭遇高温限电、疫情反复和地震影响的不利条件下,这些‘收获’分量不轻。”该负责人说。

进入四季度,招商引资承压前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下,不少企业放缓投资步伐,外商投资更趋谨慎。同时,部分已入川企业处于调整产能、转变结构的恢复期,增资动力不足,“可以说压力有增无减。”

千方百计为稳投资接续动能,全省经济合作系统“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投资四川攻坚行动赓即启动,作为行动指南的“招商十条”以空前力度推进:

覆盖面之广——开展“三类500强”敲门行动,登门拜访覆盖率力争达80%以上。实施以商招商“百千”行动,拜访商协会、校友会、中介机构等100家以上,对接各类重点企业1000家以上,通过招商恳谈会、项目对接会等形式引导一批企业来川投资。开展“进千企”活动,走访重点外来投资企业2200家以上,回应企业诉求,确保各级扶持政策企业应享尽享。

靶向发力之准——突出重点产业,省经济合作局对每个产业形成不少于2个重点细分领域的分析报告,编制“两图一目录”,市(州)选准2个以上关联产业、20家以上目标企业聚力突破。突出重点区域,联动驻外办事机构组建30支以上小分队,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等地开展驻点工作。突出外资招引促增量,梳理200家以上尚未在川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一企一策”制定促进方案。突出外资服务挖存量,锁定200家以上已入川重点外资企业开展专项对接,助力企业稳产达产。

 

B 行动

组建“尖刀队伍”,全力出击抓招商

10月13日,成都锦江宾馆会议厅,10家新型显示产业领域知名外商企业的负责人与四川省领导,省经济合作局、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负责人共赴一场特别的早餐会。这场由省经济合作局主办的“天府投资汇—在川投资企业家早餐会(第一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发展诉求和潜在的投资计划。

“这是今年四季度以来省经济合作局服务外来投资企业家的一次创新尝试,接下来的每期早餐会将分别聚焦一个产业领域,务实推动解决企业在川发展诉求。”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以实际行动促投资、稳增长的务实举措。

以小切口做大文章,一个更大的动作正加紧谋划。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借助东西部协作的大平台,在沿海地区全面下沉开展驻点招商,组建招商引资“尖刀队伍”,全力出击抓招商。

“10月底就将率先赴浙江开展为期5周的驻点招商,不管是时间跨度还是下沉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驻点招商将紧扣中央和我省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主题,拟组建驻浙江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立足浙江省11个市、68个县与四川省12个市(州)、68个县的帮扶关系,开展一批活动、拜访一批企业、促进一批项目。

“每周下沉一个城市,每个城市聚焦一个特定产业领域,争取将招商引资的触角延伸到所有有潜在可能性的企业对象中去。”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是省级层面,我省各市(州)驻外招商队伍也将全员参与,分头深入当地重点市县,走访、考察、收集相关项目信息等,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驻点招商攻坚,促成一批项目成果。

开展投资四川攻坚行动短短一周多时间,各市(州)你追我赶、相互促进,全力以赴拼招商成火热之势:

10月14日,自贡召开“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就在同一天,自贡市制造业项目集中签约暨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举行,集中签约和开工44个项目,总投资250.9亿元。

乐山全力打好“项目策划储备攻坚战”,包装优质招商项目130个以上,投资总额不低于2800亿元。

泸州筛选产业链企业60家,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89家,包装推出产业关键“链主”“链条”项目99个,精准招引各产业链上下游、同体量同类型企业……

 

C 蓄能

策划五大主题活动,力争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11月上旬,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作为全球经贸投资合作的一次盛会,四川精心筹备了一场活动:跨国公司投资四川恳谈会。

利用短短半天会期,四川将邀请数十家全球制造业领域巨头以及具有影响力的经贸合作机构与商协会等重量级嘉宾参与。

“为充分借力借势进博会的资源、渠道和信息优势,进一步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和利用外资水平,除了组织举办这场恳谈会之外,我们还将在进博会期间开展分层分类的投资促进系列活动,积极变客场为主场。”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借助省内国内重大活动平台,将其转化为四川招商引资的“谈判桌”“签约室”,第四季度,省经济合作局相继精心策划川浙产业合作投资推介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跨国公司投资四川恳谈会、新川贸投委第二十三次会议和川商返乡发展座谈会等五大主题活动,以此为依托精准开展产业招商投资推介,涵养客源、强化对接,力争再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一批高精尖特企业。

“全力以赴拼招商是促进全省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一招,它在助力经济稳增长的同时,也为产业扩能注入强劲动力。”相关专家分析说。

今年以来我省围绕重点产业发力,以高端项目精准植入,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产业持续壮大,电子信息、动力电池等产业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地位进一步夯实,有力推动了产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四川高技术制造业FDI(外商直接投资)到资2.97亿美元,同比增长383.24%、高于全国340.1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FDI到资9.58亿美元,同比增长63.87%、高于全国32.87个百分点。

省经济合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经济合作系统将用实实在在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成果,助力四川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按照设定目标,我省将积极推动签约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引领效应强的重大项目,力争第四季度10亿元以上项目新落地60个以上、新开工55个以上、新投产20个以上;确保全年实现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700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保持中西部领先。(记者 陈碧红)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批名单

序号 示范基地名称 批次
1 电子信息•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一批
2 电子信息(数字视听)•四川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一批
3 装备制造•四川德阳市 第一批
4 钢铁(钒钛)•四川攀枝花 第一批
5 汽车产业•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二批
6 高技术转化应用•四川绵阳科技城 第二批
7 食品(国优名酒)•四川宜宾 第二批
8 高技术转化应用•四川广元 第二批
9 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四川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三批
10 食品(名优白酒)•四川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 第三批
11 新型能源化工•四川达州 第四批
12 钢铁(不锈钢及深加工)•四川乐山沙湾区 第五批
13 绿色建材•成都青白江区 第六批
14 装备制造(油气开采装备)•四川德阳广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第六批
15 电子信息(光电子)•四川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七批
16 节能环保•成都金堂 第七批
17 装备制造(航空动力与轨道交通)•成都新都工业园 第八批
18 高技术转化应用•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 第八批
19 产业转移合作•四川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第八批
20 大数据•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 第八批
21 装备制造•四川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九批
22 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四川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九批
23 产业转移合作•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 第九批
24 高技术转化应用•四川自贡航空产业园区 第十批
25 生物医药•四川成都医学城 第十批
26 数据中心•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 第十批
 

 

2022年四川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出炉 25个开发区获评优秀

日前,省发展改革委发布2022年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全省25个开发区获评优秀。

本次考核由省发展改革委等13个省直部门组织实施,考核范围涵盖全省144个开发区。其中,24个为国家级开发区,120个为省级开发区。

数据显示,至去年底,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在川设立的各类开发区144个。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围国家级高新区。同期,全省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18个,较2019年增加7个。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力军和重要载体的作用。去年,全省开发区以约占全省11.6%的建设用地面积,承载了全省四分之三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全省60.8%的利用外资,以及61.4%的工业增加值和88.7%的税收收入。本次考核的目的,就是要摸清开发区的“家底”,同时以结果导向形成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川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投用 “海淘”退货由30天减至7天

9月27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退货中心仓,京喜尚品(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10余票跨境电商退货商品进行分拣、整理、质检后,经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审核查验后完成申报。这标志着四川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测试成功后正式投用。

什么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该模式是指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模式下,退货中心仓企业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跨境电商退货商品专用存储地点,将消费者的退货商品进行接收、分拣,对于符合退货监管要求的商品,按现行规定向海关申报退货,申报完成后可进行重新上架销售。

新模式的落地解决了哪些难题?为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哪些便利?记者一探究竟。

最快3天完成退货手续

“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退货处理,一直是困扰消费者和企业的难题。”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迅猛发展,其配套的销售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如果消费者对海淘商品不满意,选择退换货将面对繁琐的流程和不菲的运费,需要长达3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消费者往往“进退两难”。

“对企业来说,需要在保税区外租赁退货仓库,投入专门的人力。”京喜尚品(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雄告诉记者,以前为了完成跨境商品退货,公司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设置专用仓库,不仅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延长了退货周期。

退货中心仓模式解决了过去跨境电商退货商品积压、无法及时处置的难点。周雄认为,该模式给企业带来极大便利,减少了企业在区域外单独设置退货仓以及货物运输、装卸、分拣、检验等成本,还提升了客户退货效率,降低了退货商品积压,优化了客户体验。

“新模式落地后,‘海淘’退货由之前的30天减至7天,最快3天就可以完成退货手续。对消费者来说,退货后,税款就会原路返还,个人年度交易累计金额也会自动恢复。”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让消费者“放心买、随心退”

“相较于传统模式,退货中心仓模式提高了退货周转效率,‘海淘’消费者可实现‘放心买、随心退’。”青白江海关综合业务二科科长刘瑞轩表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是海关的一项改革创新举措。为了首测成功,青白江海关成立业务专班,开展多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政策解读宣讲会,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同时,协调多部门完成综保区内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退货中心仓的设置,梳理总结出“一站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全业务退货流程和监管要点。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成功落地,将有效降低区内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从而实现区内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买得到、通得快、出得去、退得回’。”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业务量持续高速发展,目前已签约落地京东、58企服等行业龙头企业。今年1—8月,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进口同比增长41.9%,占全省业务总量近一半。(记者 陈昊)

泸州新经济产业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9月27日,2022泸州市(上海)新经济产业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泸州市就新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推介,并与来自新经济领域的50余家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参会企业对来泸投资发展表达浓厚意愿,下一步将到泸州开展实地考察洽谈。

近年来,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打造“信创产业要塞、数字创新名城”为目标,构建了新经济产业创新园、生态园、信创园“一业三园”的产业布局,正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在平台建设上,泸州已集聚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拥有四川第一大水港—泸州港,从泸州开出的中欧班列已纳入固定班列,是四川唯一开通国际水运和国际陆运双通道的城市。

在投资环境上,泸州始终秉承“双赢”“共赢”的理念,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等领域精准发力,以最优的环境、最佳的平台服务企业,全力支持投资者在泸发展。

据悉,在此次推介会上,泸州市和均和集团、康博控股、先正达集团等13家企业就智慧农业、教育投资、智慧医疗、互联网多个行业展开交流,并达成一批投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