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半征收

●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我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50%减征资源税(不含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近日,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联合印发《关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我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50%减征资源税(不含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处处长李岚介绍,此次四川的“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力度加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执行标准顶格,二是适用范围扩大。

所谓顶格,是指四川出台的“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是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划定的减征范围内,按照最高标准执行。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

适用范围扩大,则是在延续之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围至全部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旺苍县润佳源矿业有限公司此前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9年至2021年已享受“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减征税款近180万元。2022年,该公司由于规模扩张,已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但此次减征扩围让其可以继续享受减免政策。“每个月节约的税款,可以支付当月员工的薪资。”旺苍县润佳源矿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杨青寿说。

统一品牌 4市同发 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开行

4月8日10时,统一品牌后的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首次开行。汽笛声中,4列满载川货的列车同时从成都、自贡、广元、遂宁开出,将通过陆路运输或铁海联运抵达东盟国家。

开通南向国际运输通道,是推动我省南向开放的重要一环。在此前部分市州开行南向国际班列基础上,今年1月,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作,联合成立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公司。在四川省陆海新通道发展公司与相关市州的直接推动下,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这一南向国际班列统一品牌应时而生。

当天发出的4列国际班列,挂上统一的“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标识。从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发出的国际班列运载了四川生产的机械设备、农用物资等产品,抵达云南后,将经中老铁路抵达老挝万象;从自贡南站、广元国际铁路港、遂宁高新区西部铁路物流园发出的国际班列,承运铝制品、工业设备、化工品以及食品、生活用品,抵达广西钦州港后,将通过铁海联运到达泰国林查班、越南海防、印尼雅加达等地。 

《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四川将培育创建“三绿”宜居低碳示范县城

由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等17个部门联合起草的《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日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省将培育创建30个左右的“三绿”宜居低碳示范县城。这是记者4月6日从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的。

何为“三绿”宜居低碳示范县城?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就是推动具有绿色宜居环境、绿色低碳建筑、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三绿”特征的宜居低碳县城建设。

“以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特色。”上述负责人表示,随着县域农业转移人口和返乡农民工在县城安家定居的需求日益增加,进一步补齐县城建设短板、推动县城提质增效、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县城全面绿色低碳发展越来越重要。

《实施意见》围绕打造绿色宜居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要求。

《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营造人性化公共环境,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模式,打造县城宜人的空间尺度。比如,将严格控制县城广场规模,县城广场的集中硬地面积不应超过2公顷。同时,控制县城道路宽度,县城内部道路红线宽度应不超过40米。

《实施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目标,到2025年底,将建设一批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示范案例,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县城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在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县城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60%以上,其中公共交通分担率提升至20%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缺水县城和水环境敏感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川办发〔2022〕3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4月2日

 

附件: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四川印发“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
特殊需要的战略科技人才实行“一人一策”引进

●力争到2025年形成一支250人左右的战略科学家及后备人才队伍

●省级人才计划新增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3700人、创新创业团队150个

●计划新增培养引进青年科技人才1350人、科技创新创业苗子1000人和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100个

●计划新建博士后“两站一基地”165个左右,新增博士后研究人员6000人左右

对特殊需要的战略科技人才,坚持特事特办,实行“一人一策”引进。近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支250人左右的战略科学家及后备人才队伍。

四川未来要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取决于科技人才特别是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聚集程度,取决于科技人才效能发挥。《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引进用好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四川省委决定,争创国家实验室,组建天府实验室,实施一批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这些项目涉及许多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急需相关领域堪当领衔重任的战略科学家。《规划》提出,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对特殊需要的战略科技人才,坚持特事特办,实行“一人一策”引进。“十四五”期间,力争培养引进两院院士15人左右,新增培养具有成长为两院院士潜力的领军型科学家和杰出工程技术专家100人左右,到2025年形成一支250人左右的战略科学家及后备人才队伍。

在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方面,《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省级人才计划新增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3700人、创新创业团队150个。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可根据攻关任务主责单位提出的人才需求和目标人选,统筹组织选调攻关人才。

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事关科技人才战略储备。“十四五”期间,四川将围绕国家和省战略需求、基础学科前沿,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依托各类科技、人才计划扩大青年人才支持规模、提高支持比例,省级人才计划新增培养引进青年科技人才1350人、科技创新创业苗子1000人和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100个。

在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省还将制定加快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支持政策,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提高博士后日常经费和科研项目特别资助经费标准。“十四五”期间,新建博士后“两站一基地”165个左右,新增博士后研究人员6000人左右。

2021年四川国家级经开区 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增长23.75倍

3月29日,从四川省国家级经开区和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工作视频会议现场获悉,2021年我省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612.2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进出口810.1亿元,同比增长17.9%;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额5.99亿美元,同比增长23.75倍。

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经开区10家,数量居西部第1位,并列中西部第2位、全国第5位;有国际(地区)合作园区17个,数量居中西部第1位、全国第3位。2021年,全国共有217家国家级经开区进行考核排名,四川参评的8个国家级经开区呈现总体进位、整体居于全国中上游水平的特点。去年,我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在全国率先构建“一个建设规划、一个综评方案、一个评价体系、一个指导意见”的合作园区培育体系。

针对省级、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下一步我省将启用新的考核办法,新增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细化考核指标,引导园区提升发展。其中,围绕对外开放,将用好用足用够国家和省系列稳外贸外资政策及助企纾困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围绕科技创新,将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搭建科技服务、科技转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鼓励入驻企业瞄准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绿色发展,将设定“双碳”目标和路线图,编制碳排放清单等。 

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5周年
大胆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挂牌以来至去年12月,全域累计新设企业19.2万家、注册资本超1.9万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4个,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进出口额达3515.8亿元

●5年来,大胆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推广的最近4批104项试点经验中,四川贡献12项,推动国家层面278项和我省5批81项改革经验推广

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迎来挂牌5周年。从四川自贸办获悉,四川自贸试验区自挂牌以来至去年12月,全域累计新设企业19.2万家、注册资本超1.9万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4个,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进出口额达3515.8亿元。特别是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四川自贸试验区更加展现出韧性与活力,2021年全年新设企业55635户,同比增长24%;外商直接投资15.1亿美元,同比增长69.7%;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省比重由挂牌之初的4.3%提升到44.9%。

2017年4月1日,四川自贸试验区作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加快释放改革红利,持续迸发创新活力,在顺利推进各项改革试验迈上新台阶、引领带动全省对外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的同时,向国内外社会经济各界递上一份对外开放的“四川答卷”。

基础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创新、双向投资、口岸物流、金融开放创新、法治保障等5个集成攻坚组作用,对重大改革任务集中攻坚、集成突破。先后制定实施与外商投资法紧密衔接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出台支持四川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45条措施,设立全国首个以省域自贸区命名的法院、检察院等。

制度创新全面发力。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对标对表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国内先进地区经验,大胆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推广的最近4批104项试点经验中,四川贡献12项,推动国家层面278项和我省5批81项改革经验推广。

差异化试验成果亮点频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成都国际铁路港已连接境外69个城市、境内25个城市;泸州港“启运港退税+无水港”政策联动运用,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连接……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紧扣“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注重发挥“临空、临铁、临江”三临叠加优势,形成“运贸产”一体化发展强劲态势,推动四川对外开放再上台阶。

高水平开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创新推动西部首单外资增值电信业务开展,航空发动机境内外保税维修基地等项目投运,借助一批重大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同开放不断深化。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取得不少重要突破:共同首发中欧班列(成渝)、共创全国首个两地合作开行的中欧班列品牌,成渝两地自贸区法院实现纠纷跨域立案、跨域庭审、跨域调解、跨域执行协同…… 

我省推广科技创新券
截至2020年兑付年度撬动科技创新投入近10亿元

近日,从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工作暨培训会议上获悉,从2017年我省开展科技创新券工作以来,省级补助市(州)科技创新券经费从2017年度的200余万元,增长至2020年度的1700余万元。

为引导企业创新投入,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2017年我省试水在全省推广科技创新券,利用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团队、创业者等向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科技创新券由中小微企业、创新团队等申领和使用,收到科技创新券的单位到指定部门兑现成补助资金。

5年来,我省一直采取措施优化完善这一创新做法。截至2020年兑付年度,省级财政资金对开展科技创新券兑付工作的10余个市(州)的补助超过3000万元,撬动我省全社会相关科技创新投入近10亿元。全省开展科技创新券工作的地区从两三个市(州)拓展到现在的18个市(州)。

目前,我省正在开展成德绵眉资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科技厅会以此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下一步在全省乃至川渝地区实现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树立标准样板。 

 

“美丽四川.创业天府”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区网络招聘会即将启幕!

 

为助力人才工作先行区加快建设区域人才小高地,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将举办“美丽四川·创业天府”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区网络招聘会。

一、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单位: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四川省人才交流中心

执行单位:四川全盛人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二、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3月26日-4月26日

(二)活动网址:www.scrcjob.com(四川招聘网)

三、参会对象

(一)参会单位。四川省各人才工作先行区优质企事业单位。

(二)参会人才。有求职需求的各类人才

四、参会须知

    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区网络招聘会于3月26日下午14:00正式开始,届时各位求职者可登录www.scrcjob.com(四川招聘网)点击网络招聘会,选择本场招聘会进行简历投递。

五、温馨提示

组委会简历接收邮箱:scshuobohr@126.com(邮件主题及附件名称:应聘单位-姓名-学历-毕业院校。同时获得免费猎头服务,可优先获得四川省内重点企事业单位入职推荐机会)。

活动设立微信群,时时分享四川省知名企事业单位高端人才需求信息,感兴趣的同学可按分类交流群加管理员微信(备注:姓名-学历-学校简称),由工作人员邀请入群。

四川博士人才交流群-四川人才,管理员微信号:13880202489

四川硕士人才交流群-四川人才,管理员微信号:13990063516

四川本科人才交流群-四川人才,管理员微信号:18584870980

注意:加入微信群后,请修改您的群昵称为:姓名-学历-学校

六、会务联系

求职咨询电话:卢老师 028-65218813

企业咨询电话:卢老师 15102824861

官方网站:四川招聘网www.scrcjob.com

官方公众号:四川人才(微信号:scrc168)

七、招聘单位

下载: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区需求信息总表

注释:

人才工作先行区

因地制宜建设县(市、区)人才工作先行区是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基层人才工作,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有效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一些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先行先试、走在前列,通过实践总结形成一套系统的经验做法,为本地区人才工作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目前全省有30个县(市、区)纳入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