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以赛聚集全球人才
来源:解放日报
10月17日,“国投科创杯”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正式启动,助力上海集聚高层次创业人才,进一步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一、全球人才吸引力凸显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球各地的14723个项目参赛。本届大赛海外赛场数约占三分之二,最终进入总决赛的项目中有124个为海外项目,占比超80%。这体现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正进一步增强。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来源更广、潜力更大,海外赛区参赛项目较2024年增长约420%。
二、人工智能成创新基因
此次总决赛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兼顾项目成果原创性、潜在社会与经济价值,同时注重国际领先性与国内空白填补能力,按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不同标准打分。参赛项目“早小硬”特点更加明显,很多项目科技感十足。比如,高端装备制造、未来智能、信息技术等赛道,有具身智能核心视觉感知传感器、新一代高分辨率商业红外卫星研制、面向低空经济的导航安全技术等前沿科技项目;生命健康赛道,有面向微创精准治疗的高磁响应可降解磁控微机器人、新型mRNALNP递送技术在原位CAR—T疗法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等医疗科技项目;绿色环保、文化创意、农业科技赛道,有智能化高效快装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基因编程大豆选种育种等创新项目。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创新突破,各类底层技术和应用开发步伐加快,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本届总决赛的项目中,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赛道的创新基因。参加大赛信息技术赛道的周新宇曾在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目前是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本届大赛,他带着基于人工智能的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项目闯进了决赛。他介绍,人工智能驱动的集成电路设计平台,有助于减少电路面积,提高芯片良率,缩短设计时间,加快产品迭代。未来,他希望将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在上海。在他看来,上海有最适合人工智能和集成电路创业的氛围土壤、产业活力和支持政策,自己的项目与之高度契合,“上海是我们的不二之选”。
技术之外,成果转化也是很多参赛者关注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首届大赛举办以来,上海科创集团已投资“海聚英才”大赛项目近30个,投资金额超过7亿元,多个项目已成长为行业龙头。对本届总决赛遴选出的获奖项目,除奖金奖励外,还成立了专门基金进行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