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分类

“川”流不息——长三角招商“春耕忙”

仲春时节,不只田间地头一片繁忙,长三角的四川招商人也在抓紧“撒籽播种”,他们把脚步迈得更开、行得更广、走得更勤,“四川名片”愈发响亮。开年以来,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把发扬“三牛”精神贯通项目促进全过程,通盘谋划、务实推动,力争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明确目标,全员“热”起来。召开全省驻长三角机构工作会,按照全省经济工作部署,研究确定各个市州的《目标产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三张清单”,将主攻方向细化为具体目标,把工作要点落实到具体行动。树立“全办招商”的理念,召开上海办目标责任分解会,将全年招商任务统筹分解到经济合作、劳务工作、综合信息等3个处室,划到区域、落到人头,做到千斤重担千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整合力量,行动“联”起来。横向推行全办处室工作联动、活动联办,突出干部全链条参与、全方位历练,提升合力与韧劲。纵向实施“三推介一带领”(有针对性地向市州推介项目、推介资源、推介信息,带领各地驻点人员进企业、作交流、谈项目),团结在长三角驻点的19个市州、近百个区县街道的共300余人招商力量,协助成都、宜宾、遂宁、眉山、乐山、自贡、绵阳等市州领导和各地招商小分队拜会浙江省、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苏州工业经济联合会、苏州市汽车工业行业协会、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德国商会、美中贸易委员会等商协会50个,走访上实集团、江淮汽车、亨通集团、吉利集团、理想汽车等500强及行业重点企业120余家。

打通两端,供需“接”起来。建立招商进度周小结月盘点制度,逐一分析掌握到的长三角产业转移新政策、捕捉到的企业投资新意向、了解到的商会考察活动新安排,研究供需两端衔接,提出梗阻打通办法,推动项目合作。截至3月20日,已促成举办长三角中小型专项投促活动17场,组织协调上实集团、上海电气、钜成集团、大宛食品等20多家企业主要负责人赴成都、遂宁、宜宾、内江、绵阳等地考察,为今年“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投资推介会”等重大活动达成初步意向储备项目30个。

(综合信息处、经济合作处供稿)

分类
未分类

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总支
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召开

3月15日上午,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总支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贯彻落实省经济合作局党组、上海市市级机关工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关要求和部署,动员安排全办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工作。上海办党总支书记、主任徐群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就上海办党总支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进行解读,随后徐群主任就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提出要求。他强调: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四川省委、上海市委,以及省局党组和上海市市级机关工委分别就这项重大政治任务作出安排,全办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深刻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12字的实质内涵,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知信行合一。

一是要实地感知学,充分用好长三角地域的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从“红船精神”中汲取勇立潮头的精神力量,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

二是要结合业务学,立足分管领域、从事工作和分解任务,紧扣《2021年全省经济合作工作要点》,持续讲好四川故事,不断扩大四川开放品牌和举办活动影响力。

三是要着眼提升本领认真学,围绕经济合作、劳务服务等中心工作中的瓶颈难题,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认识历史规律,获得历史启迪,寻求好方法和突破口。

四是要带头示范学,处级以上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头学习理论知识、带头讲好专题党课、带头推动全办招商、带头强化责任落实。

各支部要围绕《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分好层级、抓好重点,组织开展好专家讲座、岗位竞赛、走访调研、红色影视展映等主题系列活动,强化统筹谋划,确保工学兼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走深,以“两个服务好”的工作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上海办机关、商会、联络处、离退休等四个党支部和四川驻沪团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全办干部职工参加会议。

(综合信息处供稿)

分类
未分类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致全省妇女同胞的慰问信

全省各族各界妇女同胞们:

值此第111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谨向你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愿!

2020年是四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抗击疫情和抗洪救灾两场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圆满收官,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一年的奋斗历程中,广大妇女同胞巾帼不让须眉,无惧风雨、勇于担当,在阻击疫情、防汛救灾、脱贫攻坚中绽放了美丽的“巾帼红”,在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中撑起了亮丽的“半边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广大妇女同胞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扎实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积极投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火热实践,立足岗位、锐意进取,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要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美德、培育家风,带领家庭成员共同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各级妇联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妇女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更好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祝全省广大妇女同胞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3月8日

分类
未分类

徐群主任陪同钜成集团薛成标董事长到成都天府新区投资考察

2021年3月4日,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徐群主任陪同钜成集团薛成标董事长到成都天府新区投资考察,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刘任远会见了考察团一行,双方就钜成集团在川投资意向展开深入洽谈。

薛成标董事长介绍了钜成集团发展概况及电子芯片、5G光通讯、新能源制造、游戏电竞等核心业务,表示将投资50亿建设未来信息技术(四川)产业园和全球科创交易中心(西南总部)。刘任远书记介绍了天府新区有关情况,欢迎项目落地天府新区,并表示将加强后续协调保障工作,促进政企合作共赢。徐群主任表示将切实发挥好上海办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天府新区和钜成集团间牵好线、搭好桥,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钜成集团投资四川项目又快又好地落地落实。

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邱旭东还陪同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展示厅、规划厅和成都超算中心等地。

(经济合作处供稿)

分类
未分类

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总支召开2021年党建工作会议

2021年2月25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总支召开2021年党建工作会议,会议由党总支书记徐群主持,党总支委员会全体成员及机关、商会、联络处、离退休四支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总支部《2021年党建工作要点》《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方案》《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研究讨论了办事处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农民工党建培训及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等有关安排。

会上,党总支书记徐群作了讲话。他强调,党建工作要把基础做扎实。要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完善好有关学习笔记,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要发挥好“关键少数”引领示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带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遵守各项廉洁规定,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为其他党员做好引领示范。要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要聚焦招商引资、农民工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做到抓好党建促发展,抓好业务强党建,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共促,融合发展。

会后,党总支还与四支部现场签订了责任书。

分类
未分类

《学习时报》发表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的蹲点调研报告
《凉山脱贫攻坚回访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他在总结中国特色减贫经验时首先指出,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我们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两次到全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县蹲点调研,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在第二次调研中,他又提出了需要重视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建议,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学习时报推荐这篇《凉山脱贫攻坚回访调查》。

——编者

凉山脱贫攻坚回访调查

四川省委书记 彭清华

2019年6月,我到全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和金阳县开展蹲点调研,发现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和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际,我再次到这两个县开展回访调研,实地了解凉山脱贫质量和成色,对下一步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些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凉山彝区发生划时代全方位巨变

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让深度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布拖、金阳有最直观的感受。两个县基础设施条件、群众生活质量、社会治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是凉山彝区脱贫成果的生动缩影。这些年一仗一仗打下来,凉山州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克凉山州这个深度贫困堡垒,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展开的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居住条件发生历史性巨变。布拖县宜牧村是我前年走过的第一个村子。当时,看到很多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屋子和院墙上一道道裂缝让人心情沉重。这次再来看,贫困户都搬进了干净整洁、通水通电的新家,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房依山就势、鳞次栉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拉马么拉五是我当时走访过的贫困户,这次专门到她新家去看了看,二层小楼加门前小院,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分区有序,沙发、衣柜、电视机、热水器等配置齐全。据州里同志介绍,凉山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7.44万户35.32万人搬离了贫瘠之地,通过实施彝家新寨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让12.42万户62.2万人改善了住房条件,彻底改变了过去冬不挡风、夏不遮雨、人畜混居的状态。与住房建设同步推进的,还有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

生产方式实现跨越式提升。凉山光热水土和森林资源丰富,发展种养业得天独厚,但因为长期生产方式落后,市场观念淡薄,产业发展滞后,一些偏远村寨甚至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现在彝区每个贫困县都因地制宜发展了特色种养业,很多优质农产品贴上“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卖出了好价钱。金阳县青花椒年产量超过1万吨,县里引进龙头企业搞深加工,建起了电商公共平台,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收益。目前,凉山州共建有省州县各级现代农业园区118个,创办了一大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农民增收致富有了重要依托。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化解放了生产力,让更多年轻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开阔视野、学到先进技术。产业发展了,就业增加了,群众腰包也鼓起来了,全州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291元提高到2020年的8884元,年均增长30%以上。

公共服务实现全方位保障。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是脱贫的重要指标。过去凉山彝区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现象突出,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如今“读书改变命运”正成为共识。为了让彝族孩子学前学会普通话,彝区县全面普及了“一村一幼”,彝族孩子都能读写汉字、讲流利的普通话,因听不懂普通话而厌学辍学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卫生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全州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58个、村卫生室1294个,新配备合格村医3700余人,群众逐步告别了小病靠拖、大病靠扛的状态。此外,28.8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特殊困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有效提高了抗风险、防返贫的能力。

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凉山彝区社会发育滞后,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根深蒂固。脱贫攻坚以来,村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群众思想观念、科学认知、生活方式、法治意识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彝族同胞习惯吃“坨坨肉”,没有吃蔬菜的习惯,杀一头猪左邻右舍、七姑八姨一起,两三天就吃完了;现在开始流行做“回锅肉”、炒新鲜时蔬,新鲜猪肉冻到冰箱里,可以吃大半年。超生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群众现在比的不是哪家生得孩子多、有几个男孩,而是哪家孩子学习成绩好、考上哪所学校。调研中,听到彝区群众讲得最多的是脱贫攻坚瓦吉瓦(好得很)、习总书记卡莎莎(感谢),大家都期盼习近平总书记能够再次到凉山来看看他们的新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几点启示

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一个壮举,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扶贫。在实施大规模减贫计划初期,由于贫困人口较多、贫困比较普遍,主要采取整村整片推进的扶贫开发模式,这也是当时条件所决定的。随着较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逐步脱贫,剩下的都是一些难啃的硬骨头,采取“大水漫灌”的扶贫模式必然事倍功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重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从方法论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精准方略指引下,我们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搞清楚了贫困人口分布在哪些村、是哪几户哪些人、致贫原因是什么,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2019年又集中开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对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户逐项上门排查登记,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到短板,使帮扶措施更加精准、脱贫质量更有保障。扶贫指导思想的转变,从根本上扭转攻坚困局、开创脱贫新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集中资源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发出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总攻号令。凉山彝区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党中央对凉山脱贫采取了特殊帮扶措施,安排10个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安排广东省、浙江省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据了解,2016年以来,广东、浙江两省17个市61个县与我省12个市(州)68个贫困县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0多亿元,实施项目2600多个,惠及110多万人。省里专门为凉山州出台了34条支持政策和16条工作措施,从全省各地选派5700多人组成综合帮扶工作队长驻凉山各贫困县、贫困村,不脱贫不收兵。正是有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帮扶支持,短短几年时间凉山彝区就发生了沧桑巨变。

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封闭、交通不便,凉山彝区不少干部群众思想守旧,“穷怕了不敢干、穷惯了等靠要”。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本领,激发他们的信心斗志。黑日小文、黑日次沙是布拖县火烈乡的两个彝族青年,先是自己出去打工,之后开办了人力资源公司,专门介绍彝族群众到广东务工,带领众多彝族青年走出大山、走向新天地。金阳县马依足乡900多名彝族绣娘,“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纯手工生产的围巾、袜子畅销全国各地。彝族群众正从被动式的“背我走”向主动式的“我要干”转变,用勤劳双手创造新的生活。

真抓实干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真抓实干,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针对适龄儿童少年辍学问题,组织干部逐户排查,建立台账,每个孩子都由专人跟进,复学一个、销号一个,直至全部解决。对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决不姑息。2018年,雷波县发现个别干部利用发放补助卡之机截留贪占贫困群众的“救命钱”,遂依纪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我们举一反三,在全省组织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整治,退还群众被侵占资金数千万元,处分一批吸贫困群众血的“蛀虫”,有力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大批帮扶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奋战脱贫一线,有的带着爱人一起参加扶贫,凉山州就有52对“夫妻档”,还有一些同志因过度劳累或突遇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奉献和担当,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出色答卷。

需要重视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使古老大凉山焕发了新的生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任重道远,一些新情况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大批贫困群众集中安置对改善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大凉山沟壑纵横、山高坡陡,部分贫困群众散居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高寒山区,搬出来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通过近几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目前凉山州超过800人以上的安置点有24个、3000人以上的有10个,有的规模超过1万人。这一方面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他们适应新环境还需一个过程。一部分群众生产在农村、生活在社区,在社会治理方面属于“夹心层”,不能简单按城市或者农村人口来管理。调研发现,集中安置点规模越大、吸纳群众越多,就越容易造成人地分离、人畜分离问题,有的群众“回老家”种承包地、养牲口甚至需要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同时,群众进了小区,吃饭、饮水、买菜、买衣服都要花钱,还要交物业费,生活成本明显增加。搬出来不是目的,还要稳得住、有收入、逐步能致富。短期内,要注重解决好群众返回原居住地进行农耕生产的交通组织问题,在原地适当保留部分生产用房供统一使用,方便群众轮值养畜放牧或存放生产资料。长远看,需要大力发展产业、扩大就业,让搬迁群众改变原有生产方式、拓展收入来源,融入城镇社区生活。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需要把农村发展均衡性和政策普惠性提上日程。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政策的“悬崖效应”,在深度贫困地区尤为突出。经过脱贫攻坚,一些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差距大幅缩小,有的甚至发生了倒置。还有一些偏僻的贫困村,本来人口就不多,贫困户享受政策搬出去了,剩下一些非贫困户孤零零地留在山上。据统计,凉山州搬迁安置后仅剩30户以下的村子有171个,其中无人居住的有51个。如果给这些“空心村”或“半空心村”再配套通路、通水、通电,是一笔很大的投入,管护成本也难以负担。相比而言,还不如给一些政策把这部分群众整村搬迁,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对迁出后的村址进行生态修复或土地整理。我们正在全省范围进行摸底,统筹各类政策,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把能搬出来的尽量都搬出来。脱贫攻坚结束后,需要更加注重政策的普惠性,适当扩大政策惠及范围,尤其对一些边缘户、相对困难村加大扶持力度,整体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顺势而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规范管理、发展壮大。脱贫攻坚形成了大量新的资产,包括国家支持建设的乡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各方面帮扶的产业设施,村级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培育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管护好这些集体资产,使其实现保值增值,并让全体村民共享集体经济的收益,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法律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在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第一顺位是本级集体经济组织。由于村党支部是政治组织,村委会是自治组织,专业合作社大多是部分村民按专业或股权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完整功能,依法规范设立全体村民参与共有的集体经济组织十分必要。对土地、森林、草场等法定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以及在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国家投入、各方面帮扶形成的新增资产,可以授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所有者进行管理和运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起来以后,一方面要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和村民权益保障;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探索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运营机制,以低风险、可持续的方式放活经营权,通过承包、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增加集体收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这对于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农村干部人才队伍,从优秀的农民工、退役军人中选择培养村组干部和后备力量,加强学习培训和岗位锻炼,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

分类
未分类

“不管在哪儿,亲人都在身边”–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服务保障返岗农民工

2月23日晚,在忙碌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四川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在机场设立的返岗包机川籍农民工接引点,引起了过往旅客的“围观”。在知道四川省为保障川籍农民工节后能够安全返岗专门包机后,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四川的对农民工提供的暖心服务叫好。

22点24分,搭载100名川籍农民工的川航3U8919次返岗航班安全降落在杭州萧山机场。四川航空专人引导至接引站点,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和浙江省四川商会的工作人员为大家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爱心能量包”。礼包里,有口罩等疫情防护用品;面包、饮用水等食物;还有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以及我省在浙农民工服务站联系电话、杭州市交通图等信息册以及当地2000个用工岗位信息。

春寒料峭,每个农民工的脸上却全是笑容。他们很感谢各级政府和商会的关心和关怀,让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种亲人就在身边的感觉。尤其今年这种点对点式的送工返岗,让他们觉得很方便很安全,在其他地区工友面前也很有面子,让他们在外面打工更有信心和底气。直至半夜12点,办事处陆续送完最后一个川籍农民工。

“落地有接待,安全有保障,工作有着落”,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提起谋划、周密部署,制定服务保障方案。提前与遂宁、阿坝、广元、自贡、宜宾、绵阳、南充、达州、乐山等市州人社部门一一对接,收集了解各地赴浙返岗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务工去向。协调浙江四川商会、上海四川商会、宁波四川商会、浙江自贡商会等各级商会以及川航浙江、上海分公司,无缝衔接、热情服务。与浙江当地的用工企业积极沟通,了解用工需求和岗位信息。切实保障搭乘专机返岗的川籍农民工能够安全返岗、顺利上岗、有序复工。

到本月28日,我省还将有5个批次的包机分别抵达杭州、宁波、上海。上海办将持续全力做好长三角返岗川籍农民工的保障服务工作,切实把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慰问传递给每一位在外打拼的乡亲。

(劳务工作处供稿)

分类
未分类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致全川人民的慰问信

玉鼠辞旧岁,金牛踏春来。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

2020年极不平凡,疫情灾情突如其来,困难挑战前所未有。面对风雨来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抗击疫情和抗洪救灾两场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86万亿元、增长3.8%,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回首这段难忘岁月,无论是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有力应对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无论是大力推进复工复产,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无论是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是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每一场大战大考展现的都是全省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力量,展现的都是巴蜀儿女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医护人员、疾控专家逆行出征,扶贫干部、基层工作者坚守付出,抗洪战士、抢险队员英勇无畏,志愿者、农民工、环卫工人、快递小哥辛勤奉献,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都是我们无惧风雨、战胜困难的暖流和力量。因疫情防控需要,有很多人顾全大局没有返乡与家人团聚,有的还奋战在各自工作岗位。大家用劳动成就梦想,用平凡书写伟大,每个人都在为四川发展进步添砖加瓦,以涓滴之力汇聚磅礴伟力,成为致敬这个时代的最美奋斗者。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踏上新征程,我们步履坚定、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工作思路,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落实,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加油干、共谱巴蜀新篇章,确保“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祝全省各族人民新春愉快、阖家幸福、牛年吉祥!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2月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

分类
未分类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致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慰问信

广大农民工朋友:

鼠走子年尽,牛至丑岁兴。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向你们及家人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诚挚的慰问!

2020年,是四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调度、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打赢了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保卫战;我们在全国较早实施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提供免费健康服务和“点对点、一站式”交通保障,创造了农民工返岗复工的“四川经验”;我们及时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用最短时间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城市乡村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们集中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逐季回升、稳定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6万亿元、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8.6%;实现劳务收入5674亿元、返乡创业产值6476亿元,“农民工经济”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25万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农民工朋友的心血、智慧和汗水。你们非常了不起!省委、省政府为你们点赞!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肆虐,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省委、省政府始终牵挂着广大农民工朋友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希望大家响应号召,尽量留在务工地过年,尽可能减少因大规模流动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无论回不回家过年,都积极支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我们将认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留川就地过年农民工提供生活保障、文化生活、权益维护、居住安全、就业帮扶等服务,对未返乡川籍农民工家庭开展走访慰问和困难帮扶,努力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让广大农民工朋友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的工作思路,继续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性工程,为广大农民工朋友就业创业兴业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大舞台。广大农民工朋友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力量,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优良作风,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梦想!

祝广大农民工朋友及家人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1年2月5日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网)